浅析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工艺技术

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分类区别


1、颜色不一致

通体大理石瓷砖釉面和胚体一致,而大理石瓷砖只是原色的胚体再加一层釉面,因此通体大理石在拉槽后颜色一致。

2、通透性不同

通体大理石瓷砖在瓷砖坯体上,颜色、肌理、功能无限地逼近天然石材岩层质变效果,纹理质感通透更强。而大理石瓷砖在这方面稍稍差一些。

3、接近石材度不同

大理石瓷砖由来就是因为模仿,模仿石材的表面先做好,然后进行深层的模仿,现在表面已经达到了逼真度90%以上。通体大理石瓷砖加了着色技术,使得瓷砖坯底和瓷砖表层,形成统一或者大概统一的颜色,使之看着不像石材。


通体大理石瓷砖,是瓷砖坯体与表面纹理颜色基本一致的大理石瓷砖的升级产品。传统大理石瓷砖在效果上很难达到外表和内坯的一致性。而通体大理石瓷砖制作工艺及系统就是为了改进这一问题,要把坯体色彩与纹理做到接近表面效果,甚至一致,做到真正的表里如一。




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关键技术


一、干混色系统


干法混色具有四大优点。

一是转产方便,可随意根据需要转产,小批量订单也可随时转产;

二是减少浆池,无配色、均化浆池,大幅减少浆池数量,减少投资及占地;

三是节能环保,转产时无清洗环节(浆池、喷雾塔清洗),可节省大量清洗时间,节水,减少基础物料浪费;

四是无剩料,一般通体产品有4 ~ 6种单色料,湿法搭配用完很难做到,会产生剩余粉料压仓现象,干法能做到用多少配多少。


与此同时,干法混色也存在不足。

一是在坯体着色方面,浆料着色比粉料混色发色能力强,干混不利于色料发色;

二是在压制的过程中,粉料外包一层色料后不利于成型要求,容易分层;

三是砖形,干法需要配备2 ~ 3台压机打砖,增加不变因素,砖形复杂难控制。


由于基础料是白色的,若是在干混的过程中色料包裹不均匀,就会露出底色;而且若是储存、输送的时间太长,干混色料还存在脱落的问题。因此,干混色料要求分散性好,附着能力强,发色强。 


1、色料基础配方的控制

从前期市场中流行的干混色料品种来看,进口类产品在色料的发色饱和度方面明显优于国内产品。通过对国内干混色料产品中的钛黄系列的分析可得知,国产某厂家产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产品的比重比较大,为了保持干混产品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对于色料的含水率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增加配方中的瘠性原料的比例来改变色料的粘性。例如在配方中添加石英或者长石类原料。

其次,是通过使用一些比重大的原料来改变物料超细加工后导致的蓬松等性能。通过添加如金红石原矿等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改变物料的一些物理性能。

最后,就是色料在本身配方设计煅烧时的调整,过低的烧成温度容易导致物料粘性的增加,不利于色料在坯体粉料中的分散性能。


2、加工设备的选择

传统的色料混料设备主要有犁刀式混料机,球磨机,双臂螺旋混料机,卧式混料机等设备。作为干混色料来说,色料本身的粒径的大小对于在粉体中的扩散与分布性能有直接关系。传统的微粉加细机通过调整刀片的间距来控制加细物料的粒径。

目前,市场中的普通坯体色料的粒径大部分是在20 ~ 25 μm之间,也就是325目水筛余小于0.3%左右。当然,随着陶瓷厂家对色料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大部分的色料厂家基本上会将坯体色料的出厂粒径控制在325目筛全通过。

那么,除了以上设备之外,对于生产性能更佳的产品来说,目前可以选择的加细设备还有砂磨机,气流磨等。砂磨机因为是水磨所以需要烘干增加成本,气流磨加工效率又相对偏低影响产量。


3、分散剂的选择

干混色料除了对色料配方及加细工艺和混料工艺的不同之外,分散剂是关键控制环节之一。

分散剂目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产品主要有国产和进口之分。同时,分散剂类产品还有亲水和疏水之分,而且不同型号之间的分散效果也是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进口类的气相法类产品,价格范围在3万至9万之间。

国产类分散剂也有气相法和沉淀法两种,同等级类产品的价格会比进口的便宜许多,但是性能也是有差异。特别是在干混色料目前国内色料厂主要以疏水类为主,而进口干混色料产品主要以亲水基为主。


由此来看,不同陶瓷厂家对于干混色料的性能指标是不同的,色料厂家在选择分散剂时需要准备好亲水基和疏水基类分散剂产品,根据陶瓷厂家对干混色料的技术要求不同而进行调整。


主砖面装饰的布料技术

现在行业公认的通体指的是底面的纹理、颜色与表面相吻合一致,并不是坯体有纹理有颜色就是通体。通体大理石瓷砖所诉求的特点是通体同色、同纹、同质感,这就对现有的布料技术提出了高要求,而布料系统的技术关键在于颜色和图案的精确性,即根据瓷砖表面图案的变化做出与之接近的坯体纹理。


目前布料方式总体上分为一次布料和二次布料,一次布料适合于做通体砖,适合单一坯料,一般没有装饰纹理(需要通过釉线工艺装饰);二次布料主要针对微粉抛光砖,通过微粉布料过程,在坯料层中产生纹理效果,具有装饰功能。

微粉抛光砖二次布料技术大约出现在2000年,到目前为止,经历过三代的技术创新,第一代为反打微粉,以“虎皮斑纹”为代表产品;第二代为正打微粉,以“聚晶玉”为代表产品,呈现“蛋花汤”的石纹效果;第三代为线条微粉,品种繁多,主要代表产品有“纳福娜”、“布拉提”等,石纹效果更加逼真。


目前行业中多数属于第三代线条布料产品,通过若干级数的皮带、管道和辊筒,将多种(通常3 ~ 4种)不同颜色的粉料进行先后混合,并控制混合的次序、程度,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效果的微粉层(面料层),然后与基础坯料(底料层)复合,压制成整体的陶瓷砖坯,总体上有着坯体不能形成通体纹理、粉料流动性差、坯体易分层、转产程序复杂耗时长等弊端。


总结: 

对大理石瓷砖来说,在完美呈现天然大理石表面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产品的通体性能是产品研发的方向,大理石瓷砖要做成通体效果,主要的技术难点是将原本的坯体上色,就是往坯体中加专用色料,使得坯体与砖面的颜色效果基本保持一致。通体大理石瓷砖的产品优势在于更加耐用,在对瓷砖进行倒边倒角的时候体现出天然石材的装饰效果。

地址:佛山市禅城区南庄季华西路133号绿岛湖金盈绿岛中心A1座1804尊崇热线:400-0757-111

佛山市宸御陶瓷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23125677号